「腦袋被人類盯上的鳥」,比象牙還要貴三倍的天價頭骨,清醒狀態下只能等死,即將滅族!

中國收藏界流傳有「一紅二黑三白」之說,「黑」指的是犀牛角,「白」指的是象牙,那麼排在第一位的「紅」是什麼呢?估計很多人都想不到。

所謂的「紅」指的便是鶴頂紅,不過此鶴頂紅并非傳說中的「下毒神器」,也不是丹頂鶴的頭頂,而是一種供人把玩的工藝品。

這種工藝品來自于東南亞熱帶雨林一種鳥類的頭骨, 經過精心雕刻后備受文玩愛好者的追捧,頭骨價值甚至要比象牙還高出3倍。

該鳥類就是盔犀鳥,一旦被人類發現,便會遭受滅頂之災。那麼,這究竟是一種什麼鳥?為何腦袋會被人類盯上,從而招致殺身之禍?

盔犀鳥是一種什麼鳥?

盔犀鳥主要生活在東南亞婆羅洲和蘇門答臘島等地的熱帶雨林中,隸屬于犀鳥科,是亞洲最大的犀鳥之一。

犀鳥種類雖多,但頭骨都是空心的,唯獨盔犀鳥生有獨一無二的實心頭胄,其脂腺會分泌出一種紅色的蠟質液體,能夠將本為黃色的盔突染紅,呈現出外紅內黃的色澤。

盔犀鳥的頭骨看起來像頭盔一樣,由堅硬的角蛋白構成,頭骨的重量幾乎是其體重的十分之一。 這一堅硬如石的頭胄,是它們的進食的器官,是覓食的工具,更是求偶時展現魅力的部位。

然而,人類看到盔犀鳥的頭胄如此精美絕妙,完全不顧及盔犀鳥的生死,想方設法殘忍獲取其頭骨來制作工藝品。

由于盔犀鳥的實心頭骨色彩鮮艷,質地細膩,外紅內黃,易于雕刻,被視為上等的文玩雕刻材料。被精心雕刻后的盔犀鳥頭骨形態美妙無比,被東南亞藩屬國作為進貢的貢品,自元朝起就已經傳入我國。

盔犀鳥是東南亞稀有的鳥類,古人沒有見過活的,看形狀以為是大鶴的腦袋,以鶴為尊的中國人便將其稱為「鶴頂紅」。后來人們才發現原來盔犀鳥和丹頂鶴既不同屬也不同目,八竿子也打不著。

不過即使后世的文玩愛好者知道了也不管這麼多,至今沿用鶴頂紅的叫法,甚至因其具有獨特的文化價值在拍賣場上競相爭奪。

它因頭骨出名,也因此遭滅族

盔犀鳥以色彩鮮艷的實心頭胄在犀鳥科中獨樹一幟,雄性鳥類的更加顯得厚大,看起來十分令人賞心悅目。

可是,殘忍的人類往往不懂得用眼睛去欣賞在大自然里盔犀鳥,為了滿足個人癖好,活生生將盔犀鳥的頭胄割下當做工藝品把玩,獲取過程毫無人性。

為了保證頭骨的色澤,人類通常在它們還活著的時候,就直接將它們的上喙鋸斷,此時的盔犀鳥不僅要忍受巨大的痛苦,頭骨被取下后失去覓食的工具,只能活活等死。

利益至上的捕獵者,為了使成品賣得更高價,往往選擇雄性盔犀鳥下手,因為雄鳥的頭胄顏色更艷、個頭更大,這也讓盔犀鳥慘遭滅族。

盔犀鳥大多是「一夫一妻制」,它們對愛情忠貞不渝,在繁殖期雌鳥會在樹洞里待上一個多月產卵并孵化。

在此期間雄鳥既要負責筑巢覓食,也要照顧雌鳥和幼崽的生活, 而當雄性盔犀鳥死去后,它的配偶及幼崽也就沒有了食物來源,對整個家族而言如同毀滅一般。

人類無窮無盡的欲望致使盔犀鳥遭受大范圍捕殺,種群數量急劇減少,僅在3年內就從近危變極危。

目前盔犀鳥已被列入《瀕危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》附錄Ⅰ,禁止其國際貿易

即便如此,仍然有很多人在競相收藏盔犀鳥的頭骨,地下貿易屢禁不止。

殺戮的戰果用來雕刻佛像

為了迎合多數人的喜好,人類常常將盔犀鳥的頭骨雕刻成各式各樣的工藝品,例如手串、鼻煙壺、皮帶扣等小物件,或者雕刻成小動物或者山水人物藝術品。

盔犀鳥雕刻而成的手串形態精美,每一粒黃色的珠子上都有鮮紅色的圓點,文玩人士將此寓意為「鴻運當頭」,價值80萬甚至上百萬。

更加諷刺的是,盔犀鳥的頭骨還被用來雕刻佛像,十分受人追捧,甚至價值更加不菲。用傷害的方式做著祈禱的事,簡直可笑!

盔犀鳥數量珍稀,很多文玩愛好者為了得到一件「鶴頂紅」,不惜一擲千金,而捕獵者為了牟取暴利,也依舊鋌而走險,不斷走私盔犀鳥頭骨。

「沒有買賣,就沒有殺害!」

試問,如果沒有人需要這樣的工藝品,偷獵者沒有巨大的利益收獲,還會有人如此喪心病狂的捕殺盔犀鳥嗎?

如今隨著人們經濟的富足,貂皮穿在了身上,熊掌端上了餐桌,象牙、犀牛角、盔犀鳥頭骨成了不少人家里的收藏品......

在人類利益和獵槍面前,再強大的動物也在劫難逃。

保護野生動物,需要我們每個人拒絕購買食用野生動物及其產品,別讓地球上最后只剩下人類自己!

--END--

用戶評論

2023/3/27 14:49:2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