優秀的影視作品都有一個共同特點:重視細節。
正如《知否知否,應是綠肥紅瘦》,這部劇吸引我們反復觀摩,贏得口碑的原因之一,就是注重了對細節的刻畫,既有寓意,也有前呼后應。
今天就和大家分享10個《知否》里的細節,細細看下來,真讓人細思極恐啊。
1.林噙霜的神預言
衛小娘難產去世后,盛纮盤問林噙霜時,林噙霜對著她的紅狼哭哭啼啼,裝模作樣地發誓:
「我若有心害衛家妹妹,就讓我被亂棍打死,變成孤魂野鬼。」
這話說得情真意切。
后來,林小娘果真被亂棍打暈,又因無人醫治,感染死亡,連牌位都沒有,真真成了孤魂野鬼啊。
2.盛纮的字
盛纮進京赴任后,皇上夸他字寫得好。
后來,齊衡和他探討平安貼難寫。
前后呼應,細節滿分!
3.盛纮的偏愛
長柏長楓同時參加貢院考試,大娘子求神拜佛并邀請盛纮一起。
盛纮表面拒絕卻在大娘子走后立刻跪拜:「求我兒長楓長柏高中。」
在那個嫡庶尊卑等級森嚴的朝代,盛纮竟把嫡子長柏排在庶子之后,足見他對林小娘及其兒女的偏愛。
當然這也與他自己的幼年經歷有關,在劇中關于盛纮成長過程的描繪并不多,但通過人物對話可知,因是庶子受了不少苛待,他深知庶子的艱難,不想讓林小娘母子步了后塵,卻讓明蘭吃了許多苦。
4.王若弗的嫡母風范
大娘子雖然不能對明蘭視如己出,但作為嫡母,對明蘭的管教和愛護都是到位的。
例如馬球會上,明蘭遇到閨蜜嫣然,喊了聲「大娘子」表示自己想同嫣然一塊去玩。
大娘子一臉慈祥的笑容「去吧,好不容易出來一趟,開心開心。」
這種溫馨的畫面給人一種親生母女的感覺。
后來明蘭想給衛小娘上香,大娘子還會囑咐她注意安全之類的。
貢院考試前,明蘭給兩個哥哥都準備了護膝,大娘子仔細端詳夸了明蘭手巧,同時教育如蘭學習明蘭的辦事周到圓滿。
反觀林小娘,和墨蘭一樣嫌棄明蘭的禮物寒酸,格局高下立見。
5.墨蘭的打臉預言
墨蘭在屏風后偷聽外男談話,因與如蘭拌嘴引起大家注意。
作為心機girl,墨蘭順勢就將如蘭和明蘭推了出去,讓她倆背了這口鍋,害得兩人被罰跪祠堂。
第二天,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墨蘭在去書塾的路上遇到了大娘子,非但不知收斂,還說:
「讓妹妹長些教訓,免得日后到了出閣的年紀,私會外男丟了咱們盛家的臉。」
結果,最后那個私會外男的人,竟然只有她。
6.衛小娘的畫
衛小娘臨終時留給明蘭一幅《李娘子鎮守娘子關》,這幅畫的寓意是女性要獨立自強,明蘭也牢記母親的畫,謹慎小心,努力藏拙,平安的長大了。
在明蘭剛剛管家時,大家紛紛送來賀禮,而林小娘則派人送來了一幅舐犢情深的畫,不知是不是在提醒明蘭自己曾經的手短,頗有諷刺的意味。
明蘭對母親的死一直耿耿于懷,但苦于沒有證據,她將這幅畫和母親留下的畫掛在一起,還說了句:「讓我日日都能看到。」
這個情節也為明蘭的復仇埋下伏筆。
7.柔弱不能自理的曼娘
曼娘和常嬤嬤第一次見面時,看似很有禮數地帶了點心。
實際上,曼娘是直接把食盒放到桌子上,還擠開了常嬤嬤的籃子,這個鏡頭印證了常嬤嬤對她的評價——慣會脅迫人。
當時的顧廷燁一定是鬼迷心竅,如此無禮的人,在他眼中竟是柔弱不能自理的。
8.明蘭的以命相酬
明蘭曾對顧廷燁說過「這世上能讓我以命相酬的人不多,我小娘是一個,我祖母是一個,顧二叔,你是第三個。」
衛小娘:衛小娘難產時,明蘭不過是個小小孩童,卻能不顧一切地奔跑在長街上,為母親尋找婦科圣手。在盛纮應允墨蘭把林噙霜的牌位放到玉清觀時,敢于摔筷子和盛纮撕破臉。
祖母:聽聞祖母被下毒,明蘭懷著身孕封堵盛府,怒懟盛纮,面對眾人沒有一絲妥協,只為給祖母討一個公道。
顧廷燁:在顧廷燁被冤枉入獄時,她說絕不和離,即使大娘子深夜相勸也絲毫沒有動搖。產子后便敲登聞鼓直至暈厥。
真是一個講信用的女子啊。
9.文人的風骨
《知否》中的孫秀才可以說丟盡了文人的臉,軟飯硬吃,狂妄自大。
這一點或許與《知否》的背景設置為宋朝有關,宋朝重文輕武,對文人非常優待。
當然其他的文人還是有風骨的。比如在宮變時,長柏大喊一聲「看護好典籍」,這些被困的文官并沒有自亂陣腳,即便面對刀劍逼迫也沒有屈服。
將士死沙場,文人守千秋。
長久以來,大家對文人的刻板印象都是迂腐,死板。但正是他們貧賤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的氣節,使中華文化源遠流長。
10.祖母的「纮兒」
祖母沒有自己的孩子,她一人撐起整個盛家,為紅狼請名師指點,求娶王若弗。
雖然紅狼成了白眼狼,但祖母對他還是很有感情的。
紅狼年幼時,祖母一定常常喚他「纮兒」,而劇中紅狼已成家立業,祖母僅喊過兩次「纮兒」,一次是紅狼被管家留在宮內,一次是兵變,足以證明祖母對紅狼的愛護。
雖然沒有血緣,但在養育過程中無私地投入全部心血,步步都是為了紅狼的前程。
所以,即使紅狼是辜負了祖母,祖母還是在危難之際喊出了「纮兒」這樣親昵的稱呼吧。
當時的這些小細節,你都看出來了嗎?